數不勝數

西方的數學家

泰勒斯 (公元前624 - 547),古希臘人,倡導理性思維。他證明了不少平面幾何的原理,引入了命題證明的思想。他運用了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來測量金字塔的確切高度。

畢達哥拉斯 (公元前580 - 500),古希臘人。他創建了政治、宗教和數學合一的秘密學術團體,即畢達哥斯拉教派。這個學派認為萬物皆數,宇宙間各種關係都可以整數或整數之比表達。最著名的發現是「畢氏定理」。

柏拉圖 (公元前427 - 347),出生於雅典,以《理想國》聞名於世。雖然他在數學研究並無傑出成果,但創辦了傳授哲學、數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知識的「柏拉圖學園」,成為數學家的造就者。

亞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 - 322) 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拋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成為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他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創了邏輯、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

歐幾里德 (公元前325 - 265),古希臘人。他在公元前300年編寫的《幾何原本》至今仍是幾何課本,為「畢氏定理」提出證明。書中討論了平面和立體幾何,以及整數、分數、比例等大量代數和數論的內容,也證明了質數是無限的,並且將「光」視為直線,使光學成為幾何學的一部份。

亞基米德 (公元前287 - 212),出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除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之外,他使用了「窮舉法」證明圓的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關係,也求得圓周率π在3.140845< π <3.142857。他結合力學驗證了拋物線、明確了螺線的定義及對螺線的面積計算方法、導出幾何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等。

丟番圖 (246 - 330),古希臘人。他是首位以符號表示「冪」的數學家,其著作《算術》足以媲美《幾何原本》。《算術》以問題集形式收錄了290個題目,包括現代統稱的「丟番圖方程」,也論及未知數等代數概念。

費波納奇 (1175 - 1250),意大利人。首位研究印度和阿拉伯數學的歐洲人,在《計算之書》提出著名的兔子問題,從而導出了「費波納奇數列」。

韋達 (1540 - 1603),法國人。他最重要的貢獻是系統地在歐洲引入代數符號和推進方程式的發展。

納皮爾 (1550 - 1617),蘇格蘭人,「對數」的發明人。

伽利略 (1564 - 1642),意大利人。他以數學的語言表達物理的定律,是首位用坐標表示物理量來研究物體運動規律的人。

開普勒 (1571 - 1630),德國人。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定律,也開創了以數學公式表達定律的先河。

笛卡兒 (1596 - 1650),法國人。他發明了「坐標」,並以代數方程描述幾何圖形,從而建立「解析幾何學」。

費馬 (1601 - 1665),法國人。他在數論的成就有「費馬大定理」 (費馬最後定理)、「費馬小定理」、「費馬平方和定理」、「費馬數」及「費馬螺線」。

帕斯卡 (1623 - 1662),法國人。他發現了「帕斯卡定理」,是「或然率」的創始人,發明了世界上首台能做加減法的「加法器」。

惠更斯 (1629 - 1695),荷蘭人。他也是「或然率」的創始人,研究鐘擺運動的數學特點,提出光的波動說,以及用幾何作法說明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牛頓 (1643 - 1727),英國人。他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他也是微積分的其中一位發明人。

萊布尼茨 (1646 - 1716),德國人。他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也發明了「二進制 」,更藉此用於理解「伏羲六十四卦」。

棣莫弗 (1667 - 1754),法國人。他創立了「棣莫弗公式」, 將複數和三角學連繫起來。他的其他貢獻主要是在正態分佈和概率論上,並將或然率應用於保險行業。

歐拉 (1707 - 1783),瑞士人。他以「歐拉數」和「歐拉恆等式 」聞名,在「微積分」和「圖論」都有重大的發現,並且引進和推廣諸多數學符號,例如函數的記法 「f (x)」

達朗貝爾 (1717 - 1783),法國人。他是數學分析的主要開拓者,對力學作出大量研究,提出了流體力學的「達朗貝爾原理」。

拉格朗日 (1736 - 1813),出生於意大利,創立了「拉格朗日力學」。

拉普拉斯 (1749 - 1827),法國人。「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的發現者。

傅立葉 (1768 - 1830),法國人。他在研究熱傳導時創立了一套數學理論,其後在修訂論文時提出了「傅立葉級數」和「傅立葉變換」。

高斯 (1777 - 1855),德國人。他的成就包括發現17邊形的尺規作圖法、「最小平方法」、測算了穀神星的運行軌跡。高斯也專注於曲面與曲線的計算,發現了「高斯鐘形曲線」(正態分佈曲線)。

泊松 (1781 - 1840),法國人。他在積分理論、微分方程、概率論、級數理論等方面都有貢獻。

柯西 (1789 - 1857),法國人。他的研究領域是微分方程、微積分學等,一生發現及證明了很多微分方程。

羅巴切夫斯基 (1792 - 1856),俄羅斯人。他獨立發展了「非歐幾何」。

阿貝爾 (1802 - 1829),挪威人。他對方程論、無窮級數、橢圓函數有重要的貢獻。

哈密頓 (1805 - 1865),愛爾蘭人。他重新表述了「牛頓力學」,即現稱「哈密頓力學」,並因發現「四元數」而聞名。

伽羅瓦 (1811-1832),法國人。他研究的「伽羅瓦理論」和「群論」成為「抽象代數」的重要分支。

黎曼 (1826 - 1866),德國人。他是「黎曼幾何」的創始人。

麥克維爾 (1831 - 1879 ),蘇格蘭人。他將法拉第的物理觀點以數學表達出來,以著名的「麥克維爾方程組」確定電荷、電流、電場和磁場之間的普遍聯繫。

愛因斯坦 (1879 - 1955),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質能等價」等。

布林 (1815 - 1864),英國人。他是「布爾代數」(邏輯代數) 的發明者。

康托爾 (1845 - 1918),生於俄國的德國人。他建立了現代的「集合論」。

龐加萊 (1854 - 1912),法國人。對數學、數學物理和天體力學有諸多基礎性貢獻。他提出了「龐加萊猜想」、為現代的「混沌理論」打下基礎,也較愛因斯坦更早起草「狹義相對論」的簡略版。

希爾伯特 (1862 - 1943),德國人。他因發明「不變量理論」、「公理化幾何」、「希爾伯特空間」而受到尊祟。

閔考斯基 (1864 - 1909),出生於俄國的德國猶太人。他是「四維時空」的創立者,曾協助赫茲研究電磁波理論。

羅素 (1872 - 1970),英國人,提出了「羅素悖論」。

哈代 (1877 - 1947),英國人。他在數學分析與解析數論上有重要貢獻,也是「群體遺傳學」中「哈代-溫伯格定律」的發現者之一。

外爾 (1885 - 1955),德國人。他發表的作品遍及時間、空間、物質、哲學、邏輯、對稱性和數學史,是其中一位最早將「廣義相對論」和「電磁理論」結合的人。

李特爾伍德 (1885 - 1977),英國人。他提出的「李特爾伍德定律」說「奇蹟」是1個人在每個月內所期望遇見的百萬分之一事件。

維納 (1894 - 1964),美國人。他是「模控學」(控制論)的奠基人。

馮諾伊曼 (1903 - 1957),生於匈牙利的美籍猶太人。他與摩根斯坦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而創立「博弈論」,並於數學、量子力學及電腦方面有諸多貢獻。

哥德爾 (1906 - 1978),出生於奧匈帝國布爾諾。他是維也納學派的成員,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惠特尼 (1907 - 1989),美國人。「奇點理論」的創始者之一,他的工作為流形、示性類、幾何積分論等奠定基礎。

圖靈 (1912 - 1954),英國人。圖靈在二戰時領導的小組破譯了德國的恩尼格瑪密碼系統,他在數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也作出了很多貢獻。

艾狄胥 (埃爾德什) (1913 - 1996),匈牙利人。因與別人合寫論文太多了,有人定義了「埃爾德什數」,簡稱「埃數」,指數學論文中某一作者與他的「合作距離」。當埃數為0,與他直接合作論文者的埃數為1,與埃數為1者合寫論文者的埃數為2,如此類推。

夏農 (1916 - 2001),美國人。他創立了資訊理論 (信息論),這一應用數學、電機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分支,涉及資訊的量化、存儲和通訊等,在今天已被拓展並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領域。

阿蒂亞 (1929 - ),英國人。他以幾何為主要研究領域,參與創立「拓撲K理論」,與辛格合作證明了著名的「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

曼德博 (芒德布羅) (1924 - 2010),出生於波蘭。他創造了「分形」一詞,認為「分形幾何」不但不是非自然的,相反比「歐幾里德幾何」中各種光滑的研究物件更加直觀和自然。

塞爾 (1926 - ),法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拓撲學、代數幾何與數論等領域,提出了著名的「塞爾猜想」。

納殊 (1928 - 2015),美國人。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他提出的「納殊均衡」被廣泛用於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演化生物學、人工智能等領域。

懷爾斯 (1953 - ),英國人。他證明了「費馬最後定理」。

佩雷爾曼 (1966 - ),俄羅斯人。證明了數學界中七大千禧年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

冷知識

1) 「費爾茲獎」、「奈望林納獎」、「沃爾夫數學獎」和「阿貝爾獎」都是表揚數學家的大獎。「費爾茲獎的全名是「國際數學傑出成就獎」,授予40歲以下對當代數學有傑出貢獻者。「奈望林納獎」頒給對資訊科學的數學理論有傑出貢獻學者,以色列「沃爾夫數學獎」旨在獎勵推動人類科學與藝術文明的貢獻者,挪威「阿貝爾獎」則表彰數學領域上傑出成就的科研者。此外,國際數學聯盟從2010年起頒發「陳省身獎章」,這是數學領域的終身成就獎。

2) 「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是專門頒發給中國數學家的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頒予50歲以上獲得重要成就的資深數學家,「陳省身數學獎」則獎勵在數學領域有突出成果的中青年數學家,「鍾家慶數學獎」表彰最優秀的數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與此同時,「晨興數學獎」頒給45歲以下在理論及應用數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華人數學家,「邵逸夫獎」的數學科學獎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獲得突破性成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