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廣受大眾歡迎的團隊運動和比賽項目。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進對方的球門內,每射進1球可得1分,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隊伍勝出。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類似現代足球的遊戲,2千多年前的《戰國策》記錄了這項兼具軍事和娛樂的活動,稱為「蹴鞠」。其中「蹴」字是指「踢」的動作,「鞠」是「球」的意思。同時代的古希臘人和羅馬人也在玩古希臘足球。
足球場的標準由國際足協訂定,較長的邊界稱「邊線」,較短的是「底線」。一般的足球場地邊線長度是90~120米(100~130碼),底線是45~90米(50~100碼),舉行國際性足球比賽的場地邊線長100~110米(110~120碼),底線長64~75米(70~80碼)。
長方形的球場被中線分成2個等面積的半場,中線的中間是整個球場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劃出半徑9.15米(10碼)的中圈,這是上、下半場及入球後開球的地方。在球場4個90o邊角端位置插有一枝至少1.5米(5呎)高的角球旗,並以此角端位為圓心劃出半徑1米的弧,標示角球開出的地點。
國際足協規定比賽用的足球須以合適的物料縫製,充氣後的球面周長68~70厘米 (27~28吋),重量410~450克 (14~16安士)。
最著名的足球莫過於1970年和1974年世界盃的官方用球「電視之星」,它的真皮球面以12塊黑色正五邊形和20塊白色正六邊形拼接組合而成。這種32面球體結構的特點是讓足球有更圓和近似完美的外形。
2006年世界盃的官方用球改寫了球體結構的歷史,因為「團隊之星」的球面只有14塊,增加了球的圓形程度和球面光滑度。2010世界盃的「普天同慶」只有8塊表皮,讓球面有更多的觸球點。2014年世界盃「森巴榮耀」採用了6塊相同的十字型球面拼塊,讓足球具有獨特的對稱性,更易於操控和穩定。
有關通訊博物館
聯絡
其他
其他網站
到訪人數:
最後更新日期: 1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