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流動通訊系統是最早期的蜂窩式流動電話網絡,應用於1980至1990年代。
當時是以模擬式系統來提供語音通話服務。所謂模擬式的通訊,就是把語音訊號直接以調頻訊號的形式調變,與收音機的調頻廣播原理相同。因此這種通訊方式的保密性很差,只要將接收器調整至與目標流動電話相同的頻率,就可以竊聽到通話內容,而且訊號容易受到干擾,導致網絡接收不穩定。
基於不同國家的網絡標準不同且互不兼容,所以當時的流動電話無法在異國的網絡上使用。而且礙於電池的容量及製程技術的限制,以及需要安裝大型天線來接收訊號,因此外型笨重且體積龐大,這一代的流動電話算不上能夠方便携帶。
第二代流動通訊網絡是由模擬式演進為數碼式流動通訊網絡,應用於1990年代初至2010年代中期。
與第一代 (1G) 相比,第二代 (2G) 是將語音訊號數碼化,從模擬訊號中採樣轉換成二進位 (0/1)的數碼訊號,減少了傳輸過程中的干擾,更透過對訊號加密解決了通話被竊聽的問題,而且亦大幅改善語音的品質。當年更大規模地設置基站,縮短各基站之間的距離,讓訊號的覆蓋範圍更廣,接收更加穩定。隨著通訊網絡的數碼化,流動電話除通話的功能外,還可以傳送短訊。後來2G網絡開始支援數據傳輸服務,因當時的傳輸速度較慢,只適用於傳輸數據量較低的電子郵件、文本網頁瀏覽等。
2G時代的流動電話以機身輕巧及款式多樣為賣點,市場上不斷推出款式獨特的型號以及各式配件,包括:電話殼、電話繩和保護套,那時的流動電話亦開始載有遊戲、鈴聲下載、記事本、鬧鐘等附加功能。
第三代流動通訊網絡(3G),從2000年起陸續在世界各地投入服務直至2020年仍被廣泛應用。
相比於上一代的流動通訊網絡 ( 2G ),第三代流動通訊網絡(3G)可使用的頻寬更廣,數據傳輸速度更快。利用3G流動電話的互聯網服務,例如接收電子郵件、網頁瀏覽、通訊軟件等功能被廣泛應用。互聯網接入需求的增加和各類社交平台的興起,使人們的交流方式產生新的變化,更促使通訊技術不斷地持續改進,引入網絡速度更快的 3.5G標準,擴大流動電話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由於用戶對使用流動電話的需求改變,使其體積和外觀與2G時代的截然不同,而且功能不斷擴充,更多地應用於娛樂及處理日常事務,因此配備觸控式屏幕和帶鍵盤的流動電話隨之出現。
自2010年代中期起,第四代流動通訊網絡(4G)在世界各地被普遍使用的高速流動通訊網絡。
第四代流動通訊網絡(4G)是上一代通訊網絡(3G)的延伸,因擁有非常快的數據傳輸速度,讓電訊營運商可以不斷地拓展和推出各種以網絡為基礎的服務,例如:高清移動電視、視頻會議、網絡直播、雲端服務、在線購物、移動支付等功能。隨著應用的領域及應用場景持續增加,使流動電話網絡服務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因應對多媒體應用及遠距工作的需求日漸增長,用戶相對選擇顯示屏較大的流動電話,因此,為了能夠保持體積的同時也能夠增大屏幕的面積,市場上推出了不少可折疊屏幕的流動電話,藉此改變流動電話的外觀而且更易於攜帶。隨著觸控式屏幕電話的普及,現今的流動電話大多數已沒有鍵盤,唯有少數仍保留供有需要者使用。
5G,即第五代流動通訊技術。其效能目標是高速、低時延、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機器連接。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界定,5G有三個主要特點:
有關通訊博物館
聯絡
其他
其他網站
到訪人數:
最後更新日期: 23/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