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是與人類特徵最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因其聰明和靈巧受到人們的喜愛。猴子靈動俏皮的外表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可見猴文化與人們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感情和認可。猴子自古被認為是吉祥物,其喜慶吉祥的形象為美好的象徵增添了幾分色彩。「猴」字又與「侯」或「候」諧音,因此在許多圖畫中,都採用猴子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反映封建社會中,人們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在十二生肖中,生肖「猴」排行第九位,相應的地支是「申」。
澳門郵電在一九九二年首輪發行的猴年首日封,郵票中的猴子靜坐著眺望前方。二○○四年分別由廖文暢設計的小型張和馮寶珠所設計的郵資標籤中的猴子都是拿著桃子的,可見受到《西遊記》中,孫悟空吃蟠桃的情節所影響。
艾圖塔基-庫克群島郵政在二○一六年發行了一枚猴子外型的小版張,其兩枚郵票的圖案分別由中國著名書畫大師暨郵票設計家郭線廬所繪畫的水墨猴,以及由紐西蘭華裔設計師張向陽所設計含美術風格的猴子。水墨金猴蹲坐在樹上,神情自若,尾巴隨意地垂著,有休閒瀟灑之態;工藝美術金猴則胸前懷抱一個貼上福字的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生活幸福圓滿。此外,在兩枚菱形郵票之間也印有「金猴盤福」的祝福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郵政為紀念 「中國九六 - 第九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發行《中國動畫電影郵票 – 大鬧天宮》小型張,其中一枚的內容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因缺少一件稱心的兵器,走到東海龍宮搶奪如意金箍棒,後又到地府強行註銷生死簿,因此惹來龍王和閻王的投訴。玉帝為降服孫悟空,授予他「弼馬溫」一小職,卻被孫悟空嫌棄官小,遂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兵將捉拿未果,就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因蟠桃大會沒有邀請他而偷吃蟠桃,藉此毀掉王母的蟠桃宴後,繼而大鬧天宮。不約而同地,加拿大郵政發行的第一和第二輪中國生肖郵票都是以孫悟空為主題。二○○四年的小型張燙印了當年「香港郵票博覽會」的標誌,而身穿虎皮裙、手持金箍棒的孫悟空正護送唐僧取西經的途中。為了突出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形象,加拿大郵政採用了全息及壓印技術,讓集郵者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不同色彩的孫悟空。在二○一六年發行的小型張是由吳啟榮和許琳娜設計,呈現了孫悟空在戲曲中的美猴王形象。
泰國郵政在一九九二年發行了含一枚無齒孔郵票的「惡魔騎猴子」小型張,以慶祝泰國人的新年--「潑水節」。郵票上的正是神猴「哈奴曼」。雖然大多數人知道「哈奴曼」是印度的神猴,但牠也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角色之一。「哈奴曼」的故事最早出現於約二千五百年前口頭傳頌的古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的哈奴曼,為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拉瑪)之妻悉多,率領其猴子軍與羅剎惡魔羅波那的軍隊進行了十四年戰爭,最後取得勝利。無獨有偶,印度尼西亞郵政在二○一六年也發行兩套共六枚郵票的小版張來慶祝猴年,內容描述哈奴曼在幫助拉瑪解救被綁架的悉達的過程中,燒毀了整個拉瓦納王國阿倫卡。「哈奴曼」的故事在印度、東南亞一帶非常流行,很多廟宇裏雕刻和供奉著「哈努曼」的神像,「哈奴曼」在泰國是傳統戲劇舞蹈表演中的主角。對於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孫悟空,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陳寅恪與季羨林也同意此說法,因為哈奴曼出現的時間比孫悟空還早了一千多年。
©2025 Communications Museum of Macao, 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