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祭祀中,牛的地位非常重要,甲骨卜辭曾多次記載規模大小不一的「牛祭」。古時,牛、羊、豬三牲齊備被稱為「太牢」,供天子祭祀使用。隨著農耕業的發展,牛從「宗廟之犧」變為「畎畝之勤」走進鄉間田野,同時也發揮著載重和代步的重要作用。在傳統文化中,牛是刻苦耐勞、無私奉獻的象徵,亦有五穀豐登、平安祥和的寓意,代表自強不息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十二生肖中,生肖「牛」排行第二位,相應的地支是「丑」。
中國郵政在一九八五年發行的《乙丑年》郵票是第一輪生肖郵票中的第二套,姚鐘華設計了一頭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公牛。一九九七年第二輪發行的《丁丑年》郵票由呼振源設計及雕刻,當中首枚郵票以民間剪紙為素材,仰首的春牛展現其力量和勤奮實幹的精神;另一枚郵票以橘色為背景,在大紅燈籠上書有醒目的隸書 「牛」字,燈籠的頂部是「喜鵲登梅」的圖案,而流蘇部份卻藏著兩頭小牛,喻意富足和豐收。第三輪的《己丑年》郵票由陳紹華設計,採用裝飾畫的手法描繪一頭正在奔走中的紅牛,寓意年年興旺。
香港郵政在二○○九年發行了第三輪生肖郵票的《已丑年》小型張,含四枚郵票的小型張展現了四隻不同品種的吉祥牛,並以銀線勾勒背景的山崗草地,讓牠們的造型更加立體和生動。二○二一年第四輪《辛丑年》郵票由靳埭強操刀設計,四枚郵票分別是黃楊木雕牛、紫砂素燒陶牛、青銅牛和梅花瓷牛,配上了春天芍藥、夏日荷花、秋天菊花和冬天梅花作為背景。含一枚郵票的小型張圖案是漆繪的彩牛木雕,配以良田莊稼的背景,象徵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和壯健如牛。同年,澳門郵電發行由李德勝設計的牛年郵票,極限明信片上同時貼上一枚夏日樹葉映襯下的乳牛郵票。
提起牛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姐誕」,這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和織女能夠在這一天相會,皆因一群黑毛禿頂長尾的喜鵲在天河搭起了鵲橋。二○一○年,中國郵政發行由李昕設計的《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郵票。一套四枚郵票的圖案突顯了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手法及色彩特徵,吸收漢畫像磚的形式美感,借鑒皮影戲創作了牛郎、織女的造型。二○一二年,澳門郵政也推出由著名畫家廖文暢先生繪畫的同一主題郵票,而小型張「鵲橋相會」更憑著設計師的獨特設計,於二○一三年在維也納國際集郵評獎中獲得二○一二年度《最美麗郵票》的第九位殊榮。
聖誕島郵政在二○○九年發行了一張由潘德妮設計,含兩枚郵票的小型張,以歌頌牛的忠誠。加拿大郵政在一九九七年發行了一張含兩枚郵票的牛年小版張,以金黃色背景襯托出一方「福」字的揮春,並以寥寥數筆勾劃出牛的輪廓。這枚由旅居加拿大的中國畫家劉向平所設計的扇形小型張極具中國韻味、古樸典雅,牛的剪影也很可愛,很有牛氣。二○○九年,法國郵政發行了由旅法華裔藝術家李中耀所設計的牛年郵票,以水墨竹林為背景的小版張內含5枚郵票,生機勃勃的水墨中國牛在低調的金線框中,走過一抹淡黃的路。郵票的左上角,分別印上以紅色中文和金色法語的「牛年」字樣。這些郵票並無面額,僅供郵寄法國本地二十克以下重量的郵件。設計師選用水墨畫的目的因其藝術形式富有中國特色,象徵人們對牛年牛氣沖天的期望。
在二○○九年,新西蘭郵政發行了含三枚郵票的小型張。郵票的圖案分別是「牛」的漢字,一頭色彩鮮豔、富有現代氣息的牛和以紅燈籠作裝飾的奧克蘭海港大橋;蒙特塞拉特島郵政發行了一版含四枚郵票的小版張祝頌牛年快樂,而菲律賓郵政和愛爾蘭郵政也各自發行了牛年小版張,前者是延續同系列生肖郵票的設計色調和版式,後者是一版含三枚同樣設計的啡色小牛郵票。
©2025 Communications Museum of Macao, 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