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台 (俗称call台) 的作用是帮助别人把讯息传达给传呼机的机主,不同种类的传呼机有不同的方式传达讯息。如果您想知道得更多,请在工作枱上的电脑中查阅传呼服务的资料;也可以体验传呼的工作,依照电脑的指令输入讯息,测试您有没有做「文字call机」时代传呼人员的潜质。在较早期「数字call机」的年代,传呼人员必须将传呼讯息转换成为数字代号才发送至目标机,然后由机主自行翻译讯息。如果您也想体验一下这项工作,请参考布幕上的资料拼凑出自己的「传呼密码」,考考其他人是否能够顺利读懂意思。
1977年,澳门先后有数间传呼公司成立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传呼服务。这项服务并非免费,用户除了购买传呼机和向传呼公司支付服务费外,还要向政府缴纳牌费。早期的用户主要是警察、记者、经纪、医护人员、的士司机等并非在固定地点办公,但必须经常保持联系的工作者,其后因为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连家庭主妇和学生都使用。然而,对比1994年最高峰期几达5万用户,2014年底只有865个公共传呼机用户。
最早期的传呼台依靠传呼员手写记下需要传送的讯息在俗称「call纸」的编号咭上,直至90年代服务量大增才采用电脑系统进行操作。当有人打电话要求寻找机主,传呼员马上在电脑上纪录电话号码和内容,然后发讯通知机主打电话「覆机」查询留讯。传呼公司为了应付日益增多工作,大量聘请兼职人员。您可以在这个模拟的传呼台,扮演为用户「落call」的传呼员,体验80至90年代众多兼职者的「集体回忆」!
传呼机是一种接收呼叫讯号或及短讯的小型电讯设备。澳门人习惯称之为「CALL 机」,但国内及台湾分别称「寻呼机」或「呼叫器」,其中以音频传呼机、数字传呼机和文字传呼机于澳门本地流通最广。
澳门人称音频传呼机为「BB机」,因其功能发出BB声而得名。这种70年代出现的传呼机功能非常简单。当有人要找机主,他必须首先致电传呼台留下回覆电话或留言,此时传呼台启动机主的「BB机」发出响声,提醒机主打电话「覆机」获取留言,然后才可以拨出另一通电话回应找他的人。机主在整个过程中至少要拨出2通电话才能知道真正的讯息,所以功能上称不上方便。其后市场上出现所谓「四声机」,那是能够发出4种不同类别声音的「BB机」,让机主可以预先设定某类声音代表特定的电话号码,从而减省来回覆电的烦恼。
传呼机上有显示屏,而且能够显示阿拉伯数字的「数字机」在80年代中面世。因为它能够让机主一目了然应回覆的电话号码,而且也可以显示大量数字,传呼公司设计一些数字代号卡,让机主对照某一组数字所代表的讯息,例如发讯人的姓氏、「返回家」、「等一会」、「生日快乐」等,减省了机主每接传呼即要「覆机」。当然,如果传呼的讯息内容复杂,无法利用数字代码,机主还是需要「覆机」向传呼台查询留言。由于「数字机」的功能方便,「BB机」很快就被淘汰。
80年代末在澳门市场出现的「英文传呼机」比数字代码更加清晰详尽,因为简短的英文字串直接显现于传呼机屏幕上,让机主马上了解讯息内容也不必「覆机」。然而无法传送中文讯息的「英文机」的确难以通行于以中文为主要沟通语言的澳门市场,直至90年代初「中文传呼机」面世才解决直接显示汉字的难题。传呼公司在促销「中文机」的同时,也增加传呼以外的更多功能,例如财经资讯、交通消息、天气报告、星座及生肖运程等,将传呼机推捧成为潮流的装置。
在数字传呼机的时代,传呼公司预先设定代表一些常见的姓氏、昵称、留言等的数字代码,同时也制作一些代号卡让传呼机的用户对照,从中找到相应讯息或者电话号码。这些代号就像密码一样,由每家传呼公司视乎需要各自设定别具特色的码表。按照以下的代码,您可以尝试拼凑自己的「传呼密码」,看看其他人能不能够顺利解读?
有关通讯博物馆
联络
其他
其他网站
到访人数:
最后更新日期: 1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