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局歷史

郵電局歷史 > 郵電局歷史

郵政服務(1884年 ~)

從1884年在局長家中營業的小郵局開始,郵電局今天已發展成一個包括15間分佈於不同區域的郵政分局、一所設置在1929年落成的郵電局總部大樓內的郵政總局、一個郵政交換中心、遍佈於市內和離島以及政府和商業大樓中的40座自動售賣郵資標籤機和61個郵筒的郵政網絡,為郵政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澳門在19世紀末的對外交通十分依賴海上客運服務,郵局在「香港」、「香山」、「江門」和「毅力」船上設置投寄信箱,為很多頻繁出門的生意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由郵局提供租賃的「郵政信箱」在1905年投入服務。首批6個鐵鑄且每個重達800磅的圓形郵筒直至1910年,才分別安裝在西坑街、下環街、康公廟前地、高尾街、白鴿巢前地和水坑尾街的街頭上,讓普通市民投寄信件。此後10年間,中央郵所、捷成郵所、關閘郵所、氹仔郵所、路環郵所、黑沙郵所、九澳郵所和望廈郵所陸續投入服務。

澳門最早的函件空運始於上世紀30年代,郵電局採用「帝力號」直航空運郵袋往里斯本和新果亞。由於澳門是太平洋航線其中的一站,泛美航空公司的「飛剪號」在1937年首航來澳帶來了近4萬件郵件,在回程時也帶走相約的數量,創下了當時接收和封發郵件的紀錄。隨著郵政服務的規模不斷壯大,郵電局在50年代有多項新猷,包括設立錄音郵件服務、採用經菲律賓航空寄發郵袋、在路環和氹仔開設了電話郵務所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郵電學校開辦了郵政、無線電報及電機課程,讓在職員工或者準備入職人士修讀。

60至70年代期間,紅街市郵政分局和「特快專遞」分別投入服務。80至90年代末澳門回歸祖國前的這20年,黑沙環、望廈、碼頭、機場、水坑尾和文化中心郵政分局相繼投入服務。郵電局推出了「電訊專遞」服務,並在不便開設郵局的地點設置猶如迷你郵局的「郵亭」,提供接受投寄和銷售澳門郵票的服務。同時間,位處馬交石的郵件處理及派遞中心亦落成啟用,全面提昇和改善工作設備和環境。但不得不說,澳門可是亞洲區第一個在街道裝置24小時服務的自動售賣郵資標籤機的城市。郵電局從1997年起進行了更換郵筒的工程,將遍佈各區街道的圓形郵筒換成今天所見,外觀仿如亭子的玻璃纖維郵筒。

郵電局在千禧年的首20年持續完善郵政設施和服務,開設了海洋花園、濠景、石排灣、澳門大學、嘉模、氹仔碼頭和筷子基等郵政分局,以及重修之後的望廈、黑沙環、紅街市和路環郵政分局,同時推出了「推廣易」直銷函件服務和推行「服務承諾」。隨著《電子認證郵戳公共服務規章》和《郵政電子掛號郵件公共服務規章》頒佈後,推出安全電子郵政信箱和「推廣e」電子直函服務,完成並實施郵政櫃檯自動化系統,推出載有獨特電子簽章的二維碼郵資標籤 和「易郵箱」服務,並且藉著舉辦「澳門2018第35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之際推出新式的自動售賣郵資標籤機。

今天,澳門居民和旅客都能夠從郵電局所提供的廣泛和優質的郵政服務中,選擇最符合他們需要的。


集郵 (1884年 ~ )

《王冠》郵票是澳門首套正式發行的郵票。自1884年至1984年間,澳門的郵票簡單地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首先是葡萄牙王朝時期,郵票的畫面上總是統治者的頭像。隨著葡萄牙在1910年成立共和國,此後的澳門郵票陸續出現個別以澳門本土風景和事物題材的發行。郵電局在1984年成立集郵處,翌年起發行自主規劃的澳門郵票,從此不斷地刷新澳門郵票史的第一次。如果說1985年至1999年是澳門郵票呈現光芒的時代,那麼隨著1999年12月20日,以「中國澳門」為標記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澳門郵票已經憑藉獨特的個性向世界展現東西方多元共融文化的色彩。同時,澳門郵票以其題材多樣化及高質量獲得國際集郵市場的肯定及讚賞。

郵電局在1993年首次發行《郵政服務更接近你》郵資標籤,其後決定由2013年起發行以生肖為題的郵資標籤,情況就像從1984年起發行的生肖系列郵票一樣,成為每年度的固定發行。2001年中港澳三地首次聯合發行同主題的《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郵票,2005年首次發行了個性化郵票《愛與祝願》。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分別與新加坡郵政、芬蘭奧蘭郵政、格陵蘭郵政和泰國郵政聯合發行了《地道美食》、《教堂窗畫》、《聖誕節》和《郵政總局大樓》,更於2006年推出網上訂購讓集郵者即時訂購心愛的郵品。

21世紀的首個二十年,郵電局以郵票紀錄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長和發展,包括:2000年《澳門新紀元》、2002年《聖保祿大教堂奠基四百週年紀念》和《鄭觀應誕辰一百六十週年紀念》、2005年《西灣大橋》和《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9年《澳門科學館》、2012年《澳門無煙新景象》和《廉政廿載》、2013年《澳門基本法頒佈二十周年》和《澳門─歐盟貿易和合作協議二十周年》、2014年《澳門大學新校園》、2015年《東望洋燈塔一百五十周年》,專為《澳門2018第35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發行的郵票和郵資標籤、《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2019年《澳門郵電一百三十五周年》,《澳門新八景》和《澳門輕軌– 氹仔線通車》,並在2020年發行了《萬眾一心,抗擊疫症》郵票。

澳門郵票也不忘見證了重要的國家紀念日和大型基建落成的時刻,在2002年《中國隊參加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紀念》、2003年《中國首次載入航天飛行成功》、2004年《鄧小平誕生一百周年》、2005年發行《鄭和下西洋600周年》、2008年《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2010年《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2016年《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2018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澳門) 成立十五周年》和《港珠澳大橋》、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郵票和郵資標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二十周年》郵票。

為喚起社會大眾對生態環境的保育,澳門郵票透過不同的主題把訊息傳遞,包括: 2002年《環境保護》、201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50周年》、2014年《愛護動物》、2015年《澳門濕地》、2017年《中華白海豚》和2020年《愛護動物 二》。

回歸祖國後,澳門郵票納入了中國郵票目錄,集郵人仕以集齊中港澳大全套郵票為目標。雖然在回歸前夕及回歸後二十年間郵票市場出現數次大幅波動,但內地市埸對澳門郵品仍然需求甚殷。每當新郵票發售時,郵電總部大樓門外總是有延綿不斷的排隊人龍。2015年的郵品銷售收入打破了歷年的紀錄,高達澳門幣3億5千多萬的數額較上年高出四倍,這主要是內地投資者對澳門回歸後發行的「中國澳門」郵票的支持。

郵電局提供各項服務之餘亦不忘為社會作出貢獻,2012年以《奧比斯救盲三十周年》為題首次發行附捐郵票,希望藉此喚起關注和援助全球失明患者,同時提高大眾對保護健康視力的意識。是次發行的附捐金額按銷售數量全數捐獻予澳門奧比斯以支持救盲行動。

每一枚郵票都是一件傳播知識的藝術品,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和文化知識。郵電局為使這件微型的藝術品更具鑑賞和收藏的價值,切實謹守題材多樣化、確保信譽和優質產品的郵票發行原則。因此在眾多郵票發行顯而易見源自中國文化、澳門的風俗文化、科學技術並具國際意義的題材。郵品的套數和數量須於發行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公佈以維護澳門郵票的信譽。在質量控制方面,嚴選海外郵票專業印刷公司並採用高標準的現代化的印刷技術製作郵票。除了邀請合作多年的本地著名畫家及郵票設計師繼續參與郵票設計工作外,郵電局也努力發掘更多有潛質的本地年輕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投入郵票設計的領域。

這些年澳門郵票在世界各地獲獎無數,包括:

  • 《澳門娛樂及消遣 – 傳統遊戲》郵票:第二十屆阿西亞戈國際集郵評獎 - 最佳文化題材郵票獎;
  • 《中葡陶瓷》小型張:第六屆郵票世界盃 - 洲區最漂亮郵票;
  • 《中葡陶瓷》郵票:第三十一屆阿西亞戈國際集郵評獎 - 最佳文化題材郵票獎;
  • 《傳統工具》小型張:第七屆郵票世界盃 - 世界最漂亮小型張;
  • 《耶穌會》郵票及小型張:意大利聖加百利國際評奬 - 最佳宗教郵票獎;
  • 《成語故事 三》小型張:維也納國際集郵評獎 - 最美麗郵票(第八位);
  • 《傳說與神話 十 – 牛郎織女》 小型張:維也納國際集郵評獎 – 最美麗郵票 (第九位);
  • 《愛護動物》:加拿大註冊平面設計師協會「2014年度社會公益設計比賽 – 營利組別」優勝作品。

郵政儲金服務(1917年 ~)

創辦於1917年的郵政儲金局是隸屬郵電局的信用機構,從事屬銀行性質的業務,受《金融體系法律制度》規範和澳門金融管理局監管。郵政儲金局的辦公大樓在1984年落成,今天的主要服務包括存款、貸款、國際匯款、電子支付平台和貨幣兌換等。另外,郵政儲金局還負責「居屋貸款優惠基金」的管理。

2012年,郵政儲金局當選為澳門銀行公會理事會成員,也加入了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並從當年底開始,儲金局在銀行同業之間的支付採用SWIFT電文進行。此外為了更加融合於銀行體系,郵政儲金局也於2013年正式加入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

郵政儲金局主要為政府機構及公司提供往來存款服務,亦為在職或退休公務員及一些與其簽訂議定書的機構與公司的僱員提供貸款服務。匯款方面除過去的合作伙伴 - 菲律賓郵政儲金局,郵政儲金局現時與西聯財務服務合作,為客戶提供便捷可靠的國際匯款服務。

2006年,郵政儲金局為配合特區政府發展電子政務的政策,開發了一站式的電子支付平台率先為各公共服務提供電子支付的渠道,並從2013年起將這項電子支付的服務擴展至私人機構。

2017年,郵政儲金局成立一百周年,發行《澳門歷史的小片段》相片集和舉行同題展覽。


電業稽查服務 (1928年 ~ 1985年)

電業服務發牌及監察權限於1928年轉由郵電局承擔,並在1935年至1985年期間執行電氣設施的裝置和開發技術稽查。


電台廣播服務 (1933年 ~ 1973年)

澳門第一個無線電廣播電台設於郵電總部大樓內,並於1933年啟播,但每天只廣播2小時。隨著澳門廣播會成立和接收所有器材之後,此時已搬遷的電台改以葡語、粵語和英語廣播,並於1951年納入郵電局管理。澳門廣播電台在1962年成立取代澳門廣播會,郵電局的管轄則於1973年轉交資訊暨旅遊中心。


電訊服務經營者 (1927年 ~ 1981年)

當郵電局承擔電話和無線電報服務經營的兩年之後,首座西門子步進式自動電話交換機在1929年投入服務,而且原由大東電報局公司海底電纜提供的電報服務亦於1933年約滿之後轉交郵電局經營。郵電局為應付大量的服務需求,在上世紀40至50年代間加緊建設各項電訊設施,相繼開辦與香港、石岐、廣州和江門的調頻無線電話通訊服務,開通「澳門-馬尼拉」、「澳門-東京」和「澳門-里斯本」的無線電話,並且鋪設了澳門與氹仔以及路環之間海底電纜。

郵電局在60年代建設了由馬交石發射中心和松山接收站組成的無線電站,其後增加了功率20千瓦的發射台供國際電報應用。70年至80年代間,受益於中葡建立外交關係進一步推動澳門經濟起飛,此時澳門大約有1. 2萬個等候安裝電話的申請,促使郵電局兩次擴建「愛立信ARF503型」自動電話交換系統和澳門各區的電話網絡。隨後氹仔和路環的600條線路「愛立信ARF503型」自動電話交換系統,通往香港的300信道微波線路以及連接澳門與廣東省的60信道甚高頻地底電纜也相繼投入服務。

1981年,澳門政府訂定澳門公共電訊經營批給制度的基本原則,將經營公共電訊的專營合同授予澳門電訊有限公司,這標誌著郵電局結束電訊服務供應者的職能。


電訊服務規管及無線電頻譜管理者 (1982年 ~ )

1 – 郵電局 (1982年~1999年)

郵電局在80年代初開始執行電訊服務規管及無線電頻譜管理的職能後,首先頒佈了無線電通訊的新法律制度和裝設了無線電監察站,隨後也頒佈《無線電通訊服務行政制度》)和《電視及電台廣播活動法律制度》。

90年代短短的10年間是電訊業發展的高峰期,郵電局代表澳門政府與廣東省簽署協調電台及電視廣播頻率協議,對外頒佈了《電台廣播規章》和《業餘無線電通訊規章》,擴充無線電監察站和實驗室。1995年,郵電局發出第一個全球流動通信系統蜂窩網絡服務許可,批准了澳門國際機場的無線電航空導航通訊網絡投入運作。郵電局對電訊行業最突出的貢獻是,在1997年支援澳門電訊有限公司參與亞歐海底光纜國際性夥伴計劃。

此後也繼續頒佈《傳呼服務接收器以及地面流動服務站技術規格及測試條件》,以及發出建立及操作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衛星管理系統准照給宇宙衛星通信服務有限公司。此外,在1999年與澳門有線電視服務有限公司簽訂《收費電視地面服務專營合約》,並於同年修訂澳門電訊有限公司的《公共電訊服務特許合同》,同時開放流動電信和互聯網服務市場予新進者加入。


2 - 電信暨資訊科技發展辦公室和電信管理局 (2000年 ~ 2016年 )

2000年,郵電局轉交電訊服務規管及無線電頻譜管理職能予電信暨資訊科技發展辦公室。從這年起至2016年期間,頒佈了《電信綱要法》和《經營地面流動公共電信網絡及提供公用地面流動電信服務》行政法規,額外引入多兩家2G營運商,一家虛擬流動電信服務經營者,並且推動實現流動電信網絡間的互連及流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此外,也分別頒佈了《電信碼號資源的管理及分配》、《設置及經營對外電信基礎設施》及《提供互聯網服務》行政法規和《公共電信網絡互連制度》,並且發出一個碼分多址(CDMA2000 1X)跨域流動電信服務的牌照予相關營運商提供相應的服務。

2006年,電信暨資訊科技發展辦公室昇格成為電信管理局,隨後分二個階段將固定、流動和直通內線電話號碼昇位至8位數字,並在2007至2009年間發出了四個 3G牌照。2009年是另一個標誌性的年份,因為電信管理局公佈開展由政府全資建立的「無線寬頻系統」,並與澳門電訊有限公司簽署《公共電信服務特許合同中期檢討公證合同》,訂定2012年起全面開放電信服務市場。

2010年,由政府提供的無線寬頻系統「WiFi 任我行」正式投入服務,在本澳指定的政府場地、公共設施及旅遊景點,為巿民及旅客提供免費無線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翌年,政府設置新的澳門互聯網資訊中心,由該中心提供澳門特別行政區域名管理及登記服務,政府亦頒佈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互聯網域名註冊規則》。2011年頒佈了《設置及經營固定公共電信網絡制度》行政法規,隨後於2013年分別發出兩張固網牌照予澳門電訊有限公司和MTel電信有限公司。

2014年,政府分別與相關公司簽訂《收費電視地面服務批給合同》及《基本電視頻道接收的支援服務批給合同》。前者允許業界以非專營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後者屬非專營制度下為居民接收基本電視頻道提供支援服務。同一年政府也頒佈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之互聯網域名註冊規則》,以推出「.mo」中、葡文域名管理及登記服務,另於2015年發出四張採用長期演進技術的公用地面流動電信服務牌照,讓營運商在同年提供 4G服務。


3- 郵電局 (2017年 ~ )

遵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定,從2017年1月1日起,郵電局再度承擔電訊服務規管及無線電頻譜管理的職責。

郵電局在2017年底推出「FreeWiFi.MO」計劃,期望鼓勵更多本澳機構提供免費Wi-Fi服務,持續擴展本澳免費Wi-Fi的覆蓋範圍。2018 年,政府頒佈了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之互聯網域名註冊規則》,以推出「.澳門」中文域名管理及登記服務。2019年,郵電局成為指定的網絡安全監管實體,承擔監管視聽廣播、經營固定或流動的公共電信網絡以及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全公共資本公司,以及活動僅限於科學及技術領域的行政公益法人等四個範疇的關鍵基礎設施私人營運者之職責。與此同時,為推進技術更新換代及頻譜的有效利用,2G網絡及服務於同年11月底起全面終止運作。


電子認證服務 (2006年 ~ )

資訊與商業的網絡化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人們對電子化服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問題的種種憂慮和戒心。郵電局為了促進電子服務的健康發展,創建了可靠的公鑰基礎設施(PKI)。隨著第5/2005號法律《電子文件及電子簽名》的頒佈,電子認證在2006年投入服務。

電子認證服務尤其適合用於透過資訊科技所作服務,它向用戶確保了真確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機密性。作為澳門特區推行和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根本結構,電子認證服務意義重大。這項服務主要為個人、政府機關及商業機構提供一系列的供簽名及加密的電子證書。證書種類包括合格證書、標準證書、加密證書及安全電郵證書。除了簽發各類證書外,還提供證書管理服務,包括證書更新、中止、撤銷及加密私人密碼匙恢復等。

電子認證服務為了配合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的需要,也提供PKI解決方案,例如:PKI 管理方案、安全IP (虛擬私有網絡) 方案、時間戳方案及PKI諮詢服務,從而解決了他們對電子交易的安全性及保密性所產生的疑慮,增強對電子交易及資訊保安方面的信心。

電子認證服務在2017年推出了「電子雲簽」服務,為用戶提供一套安全可靠、方便易用的實名認證網上簽署工具,讓用戶可使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簽署電子文件,體驗穩妥、便利、具法律效力的電子簽署服務。


通訊博物館 (2006年 ~ )

通訊博物館是一所以“勇於嘗試,敢於發現”為信念,集文化、科學和技術特性的科學類博物館。主要目標是:服務澳門市民,尤其是向中、小學生,提倡集郵文化和推動普及電訊科學和技術;成為互動、探索、驗證、歡樂和啟發參觀者在電訊領域的能力的處所;向澳門市民和旅客推廣集郵技術及宣傳澳門郵品。

通訊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分為郵政/集郵與電訊兩大範疇,富實驗和互動性的展品遍佈展廳,鼓勵參觀者自己動手操作,從而瞭解展品背後蘊含的科學。博物館專門為預約參觀的學校和團體安排導覽服務,提供工作坊、科學示範和電子課程的選擇,也提供訂製興趣小組活動,將「零距博物館」項下的服務帶到學校。

通訊博物館除了不定期推出臨時展覽,每年度都會推出『小學生科•藝大作戰』、『電子裝置製作比賽』和『畫出郵票故事創作比賽』,也參加眾多本地的社區活動,積極投入和參與協辦學生和教師活動。

郵電局歷史 > 郵電局歷史